燃气余热回收装置-河北余热回收装置-南京华电

燃气余热回收装置-河北余热回收装置-南京华电

价    格

更新时间

  • 来电咨询

    2023-10-6

徐守国
15996369666 | 025-83463272    商盟通会员
  • 联系手机| 15996369666
  • 主营产品|尚未填写
  • 单位地址| 江苏南京市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地秀路749号
查看更多信息
本页信息为南京华电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的“燃气余热回收装置-河北余热回收装置-南京华电”产品信息,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燃气余热回收装置-河北余热回收装置-南京华电”价格、型号、厂家,请联系厂家,或给厂家留言。
南京华电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燃气余热回收装置-河北余热回收装置-南京华电。

余热回收技术节能技术特点:

一、环境保护。节能型喷油螺杆空压机能回收余热,通过吸热产生热水,无废气污染、排放、有害气体排放,燃气余热回收装置,保持环境清洁。

二、节能。同时,高温润滑油75%的热量被吸收,通过余热回收的方式产生热水。郑州空压机零配件无需运行成本,河北余热回收装置,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电费。

三、热量回收。换热器采用铜焊板式换热器,采用316l不锈钢关键材料制成,耐高温,使用---,---水质卫生,传热,不易结垢,不污染热水。

四、。可回收余热的节能喷油螺杆空压机,通过两个温控阀控制润滑油流向,通过变频器控制水泵的快乐水量,---主机排气温度高于温度,---气态水不凝结,导致润滑油乳化,---机器正常运行。

五、提高空压机的使用寿命。空气压缩机工作温度的降低,减少了机器故障的发生,降低了维修成本,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设备特点:

表面加热采用高频焊接螺旋翅片管。由于翅片的保护,该结构在烟气中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采用流线型布置,与烟气接触面均匀,避免了截面内烟气流动不均匀。

操作简单,全自动控制,除煤种发生重大变化需调整壁温外,无工作人员值班。

保养很简单。停炉时只需检查炉壁是否有腐蚀。根据检测情况,可以在下一个周期内提高或降低壁温。

烟气热回收:

q1=烟气流量*烟气密度*烟气比热*烟气温差

锅炉给水吸收的有效热量:

q2=加热锅炉给水流量*水的比热*水的温差

能耗增加:烟气管道阻力增加,锅炉引风机出力增加,电耗增加。

适用范围:有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系统、企业自备火力发电厂、大中型工业炉烟气系统。

开展烟气余热回收项目的条件:

锅炉排烟温度高于设计温度,宜在140℃以上。

酸的温度应根据锅炉燃煤参数计算,温度与锅炉实际排烟温度应有一定的差距。

锅炉尾部烟道应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公司主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各种工业烟气余热锅炉系统、各类列管式换热设备、热管式换热设备、高腐蚀性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固体粉粒换热器、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回收及发电系统等各种工业炉余热回收装置及各类压力容器、焦化和炭素等工艺的脱硫、脱硝装置,产品已普及冶金、石油、化工、建材、电力、印染、纺织、交通等众多工业领域,重点表现为对钢铁、焦化、炭素、制酸、钛白以及各类垃圾焚烧高、中、低温工业烟气的余热回收及利用,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辐射国内各地及海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等。

热管烟气余热回收的原理:

   热管是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主要热传导元件,与普通的热交换器有着本质的不同.热管余热回收装置的换热效率可达98%以上,这是普通热交换器---的。

   热管余热回收装置体积小,只是普通热交换器的1/3.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左边为烟气通道,右边为清洁空气(水或其它介质)通道,中间有隔板分开互不干扰.高温烟气由左边通道排放,排放时高温烟气冲刷热管,当烟气温度>;30℃时,热管被便自动将热量传导至右边,废气余热回收装置,这时热管左边吸热,高温烟气流经热管后温度下降,热量被热管吸收并传导至右边.常温清洁空气(水或其它介质)在鼓风机作用下,沿右边通道反方向流动冲刷热管,这时热管右边放热,将清洁空气(水或其它介质)加热,空气流经热管后温度升高。










燃气余热回收装置-河北余热回收装置-南京华电由南京华电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南京华电节能股份有限公司实力---,信誉---,在江苏 南京 的节能设备等行业积累了大批忠诚的客户。华电节能设备带着精益---的工作态度和不断的完善---理念和您携手步入,共创美好未来!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文链接:https://tztz319797.zhaoshang100.com/zhaoshang/279547984.html
     关键词: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